申请不仅看的是个人的学术或者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申请者对西方教育体系的理解,这就需要一位熟悉西方教育模式的导师,在专业领域及文书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Z同学的导师具有强大的学术背景,在申请过程中给了Z很多帮助,最终他获得了Columbia,Chicago,Georgetown,NYU的录取。
Z同学
清华大学
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SIPA MPA;
Chicago(芝加哥大学)-MPP;
Georgetown(乔治城大学)-MPP;
NYU(纽约大学)-MPA;
我来自清华大学,申请美国的公共管理方向。
高中时候第一次玩模联,是意大利的代表。大三时候去意大利参加最后一次哈佛世界模联,像是花了六年的时间画了一个完整的圈。交换选择了瑞士,是因为联合国总部在那里;回国的第二天便开始在UN Beijing Office的实习。从模联到联合国实习,把之前画好的完整的圈更加扩大了一些。
马上就能去哥大读国际公共事务了,又开始新画一个圈。
申请出国读研的过程并不轻松,从考语言成绩到递申到最终出结果,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有许多细小的事务要一项一项地去攻克,对身心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自己申请,一个人就要像一只队伍。再来人的指导,让我有底气了不少。
早在大二的时候,就听学姐多次提及再来人,她自己通过再来人的帮助顺利的由文科转半理工科,申请到了杜克的环境,现在已经顺利毕业,即将继续读博。两年之后,在学姐的建议下,我也选择了再来人。还记得首先跟我接触的U Chicago MPP的学姐,她有着芝加哥学派独有的淡定、严谨和气场,让我对再来人更添好感,也因此更加相信这里的Mentor资源。
申请不仅看的是个人的学术或者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申请者对西方教育体系的理解,所有的文书和材料准备才能投目标学校所好,切中要害。这就需要一位熟悉西方教育模式的导师,在专业领域及文书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不然容易一头雾水,摸不到门路。我的导师Ryan就具有强大的学术背景,他获得了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和全球治理与外交硕士学位,在专业领域独特的insights总能带给我不少启发。
和Ryan讨论学术问题对我准备文书和video essay等方面非常有帮助。在这里分享最有感触的两点,一是中国学生的通病就是太过于追求standard test成绩,三刷四刷托福成绩的不占少数;Ryan反复提醒我学校看中的是一整个package,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分配到更加能够体现综合能力的事情上,比如video essay等等。当初放弃二刷托福就是受到Ryan的鼓励,现在看来这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二是要有Critical thinking,注重培养自己在感兴趣的领域有独立的见解,批判性的思维。这样一来,哪怕都是同一个essay命题、同一个video question命题,自己才能与众不同、吸引对方学校的注意。Ryan在帮助我准备申请的过程中非常用心,在准备Columbia SIPA online video question时的辅导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这个项目往年都是面试,而今年是第一次采取这种形式,而哥大又是我的女神校,所以可想而知我在答题前焦虑到一周都没怎么睡好觉。Ryan用他独特的幽默告诉我万事皆是“套路”,比如:前10s进行自我介绍,中间20s描述解答问题,最后5s做一个wrap up等等。这一下使我有章法不少,也不至于心中那么慌乱。要靠一己之力恐怕一时难以理清头绪,也不会了解这些窍门。此外,他还告诉我做录音练习,这一点真的特别有用。在这里分享给各位学弟学妹们,相信这些对你们的申请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专业指导和面试技巧方面,还有我觉得受益匪浅的一点则是,导师制让我有了与Ryan这个English native speaker讨论学术的机会,而这个机会难能可贵。能够与自己专业和目标契合度很高的人用英文交流,达到口语能力提升的目的自不必说,从专业的角度也给我带来了很有启发性的视角和想法,对我未来学习目标的规划非常有帮助。
取得梦寐以求大学的offer,自然值得欢喜,但这仅仅是个开始。Offer拿到之后,我和Ryan进行了一次长达一个小时的Skype通话,那个时候他在巴西做农村小额信贷的田野调查,在断断续续的网络信号下,他细细告诉我了研究生期间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怎么规划、如何enjoy纽约。之后又发给我了基本研究方法的书,算是庆祝我拿到dream offer的礼物。
希望有一天,曾经被再来人帮助过的所有学员,都能像他们的导师一样,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一直坚持着自己最纯粹的学术追求,能在微弱的信号下将书本和知识,传递给后来的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