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后知后觉、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做过四年规划的大学生,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其实是个较晚才做出的决定。大概也就是大三上,在哥德堡大学做完交换生之后吧。当然,这么说,肯定会让人误以为是位于瑞典的哥德堡的北欧风情、简单的生活方式让我产生了心理落差,进而发奋决心出国。
R 同学
复旦大学 财政学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 MA in Mathematics of Finance
芝加哥大学 M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MS in Finance
罗切斯特大学 MS in finance
作为一个后知后觉、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做过四年规划的大学生,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其实是个较晚才做出的决定。大概也就是大三上,在哥德堡大学做完交换生之后吧。当然,这么说,肯定会让人误以为是位于瑞典的哥德堡的北欧风情、简单的生活方式让我产生了心理落差,进而发奋决心出国。
其实不然。
在我初进大学时,甚至在读大学之前,就曾有过想要出国的念头。然而对于当时的家庭和学校来说,出国都是个陌生而遥远的概念,并不清楚具体该做些什么才能实现,所以只能按部就班的升学。就像想用炮弹和竹子实现飞天梦的万户,留学这件事,我也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实现方式。所以只是在大二时隐隐觉得交流这个事情或许对出国申请有帮助,就去做了。
计划≠结果
交流期间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多,而不是像大一大二那样被不停的推着走。在这些时间里,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自己本科毕业后的出路,虽说没有越想越迷茫,但也没有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保研、出国,或是放弃二者直接就业,看上去选择并不多,但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足够的信息,所以没办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回来之后我决定找个实习,如果工作能让我足够兴奋、足够喜欢,那就积极寻求可以留用的实习机会,提前一步找到工作,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如果工作让我觉得有些无趣,那我可能需要通过保研或留学来提升自己,获得接触更多工作的机会。无论哪种选择,实习这份宝贵经历,都是不可或缺的。
计划总比现实理想。我的第一份实习其实并没有实现我的预想,因为可以通过官方渠道申请的寒假实习本就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里面不是早早的结束了申请,就是因为我人在瑞典无法面试而不了了之。最后是通过同学内推才找到的实习。这份实习的工作内容偏中后台,事情比较琐碎,感觉对我个人的能力提升并不大,这些坚定了我想要继续求学的想法。其实在保研和出国这二者之间,我一直都知道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也很清楚哪一个可以发挥我的优势,所以我在这个期间开始准备GRE和TOEFL,为出国做打算。
GRE的准备耗费两个月左右,基本每天都在刷题,同时坚持每天背300个单词以上。因为底子还不错,所以在准备的时候虽说痛苦,但也进展顺利。最终结果还不错,对自己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就没有给自己第二次机会。TOEFL就很顺其自然,在GRE的折磨之后觉得游刃有余,只是做了几套TPO熟悉题型,训练模板,当然最终结果也不错。本以为经过了这两大考试我就没有什么忧虑了,但其实应该最操心的在后面。
有效执行>周全思虑
就是在这个需要做更加具体和充分的准备时,我偶然在网络上结识了再来人。由于开始时只是线上沟通,我是有点不放心把自己出国留学交给素未谋面的人的。但在沟通过程中我注意到再来人各个环节都已标准化,可以看出的确比较成熟,并将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把握的很清楚,所以在做了一些调查之后我最终决定与再来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