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申请之路,最终拿到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录取。我的申请经历普通但又有那么一点特别。”快来了解再来人Y学姐的申请故事吧。
“真正的自尊意味着最初根本就不在乎成绩是否优秀。真正的自尊意味着,尽管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导你要相信自己,但你所达到的成绩,还有那些奖励、成绩、奖品、录取通知书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来定义你是谁。”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也是未来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的状态。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保持真我,不忘初心,不因过多的选择而迷失了自我,常怀赤子之心。
个人简介:Y 学姐
院系: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保险
综合GPA:3.87/4.0
TOEFL:114(S:26); GRE:336+4(Q:170)
科研:一段海外科研+两段校内科研(无论文发表)
实习:三段实习(银行+咨询+券商)
交换:哥伦比亚大学一年
录取院校:
• 斯坦福大学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 MS Program
• 芝加哥大学 MA Program in the Social Sciences
• 哥伦比亚大学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Economics
• 杜克大学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Economics
• 杜克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Quantitative Financial Economics
• 康奈尔大学Master of Engineering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MA program in Economics
- 丰富且舒爽的四年 -
做为一名从小就对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女孩,我个人兴趣一直就比较广泛,什么都想稍微了解一下。所以,大学期间表现得非常“贪心”,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了不少。这一点后来在我的申请过程中也有体现,既是优势也是劣势,经历丰富但不专精,没有什么针对性,这对集中精力快速达成目标未必是什么好事,但是从丰富人生体验的角度来说,我的大学四年过得可谓相当舒爽了。
经常留意到很多文章反复强调尽早确定目标的重要性,这点我倒不完全苟同。首先,尽早确定目标固然是好事,我也很尊敬且佩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但我想说的是,你未必要这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也是完全OK的,不必为此而担心,努力探索,人生很长,而你还年轻,不要因为追随潮流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我大一大二虽然活动没少“掺和”,所幸学习成绩没有落下,并且在大三获得奖学金到哥伦比亚大学交换了一年。哥伦比亚期间,我发现自己很喜欢经济学,在和教授聊了聊之后,开始考虑申请经济学PhD。于是大三下上了一些比较难的经济课,深入体验了一下经济学之美,还找了一段助研。坦率讲,助研工作挺无聊的,但是看教授以严谨正规的方法做实证挺好玩儿的,而且最后拿了推荐信。
因为在纽约,学习之外有大把的机会可以玩儿,又是从丰富人生体验的角度出发,我放弃了专业课选了一门戏剧课,开心地“看”了一学期课,全面了解了纽约的戏剧产业,是比较难忘的一段经历。而且,因为这门课我认识了我在纽约最好的朋友。
回国之后,已然临近大四。于是抓紧继续做实习,接着跟学校的老师搬砖做科研……然后就开始为申请季做准备了(差不多十月份左右)。
这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Master or PhD?我最终选择了Master。原因有二:首先,经济学PhD的申请难度实在太大;其次,我也还没想好要不要投入六年光阴沉迷科研,于是果断选择了硕士项目,给自己一点缓冲思考的时间,具体可见下一部分。
至于语言考试方面的经验,坦率讲我倒没有花特别大的力气,可提供的经验相对有限。托福交换前就考了一个OK的成绩,但是不幸过期了,于是在纽约的第二个学期又考了一个。GRE会花的精力稍多一些,我觉得重点确实如江湖传言一样,在于背单词,背完了之后比较幸运的话,就可以考出一个OK的成绩。
- 结缘“可爱”的再来人们 -
通过人大商学院一个学姐的推荐,“结识”了再来人,并且和我可爱的申请团队相遇——申请总监潘琳姐姐、学术导师HS、文笔导师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