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s

再来人 | Offer战绩   |   案例中心

再来人 > Offer战绩 > 案例中心 > 正文

听西北大学学姐讲文社科背景该如何规划活动

高中国内某高中

       文科生活动孵化101

       相信很多以后想要学文科的同学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确定就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活动。每一次打开知乎的时候,你去看很多理科大佬的活动列表,都会发现有一堆非常高大上的竞赛、论文,还有各种发表的很厉害的东西,那好像反观文科生就没有这样一套定量或者定性的去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是否优秀或者活动是否好的标准。其实这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因为既然没有标准,那么任何能够做出新意,并且有一定深度的文科活动,那就都是可以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讲一讲,文科生的活动应该怎么样去选题啊,然后需要在哪些方方式或者维度上面做到创新等等。我也会结合一些案例来具体的讲一讲,现在很多比较流行的活动,应该怎么样去推陈出新。

       通过10个活动,你要展现……

       第一部分我们就要了解一下,common app的活动列表到底是怎么样填的。只有知道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够大致的去反推我们的活动应该包含怎么样的内容。大家应该都知道,common app一共可以填写10个活动,那么在这个10个活动里面,我们要展现非常重要的几项东西。首先就是一个非常入世的价值观,美国很多大学非常看重学生的civic engagement,就是说你作为公民需要为这个社会和你周围的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而不是只是单纯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心要学习的态度,所以很多civic engagement是通过对于周遭的弱势群体的关心保护或者你身边的社群开始的。Harvard的招生官就喜欢说,每个学生都要start from their own community,这个意思其实是,他希望你能够回馈给这个养育你的社群一些什么东西。第二点,你需要体现的是这些价值观背后的能力考量,而这些能力考量就包括了四个问题,分别是why,how,how long和what。why很好理解,其中包括为什么你会对这个议题特别的感兴趣。那你在阐述理由的时候就会涉及到你的同理心,好奇心和你发现一件事情存在问题和可以改进的空间的这样的能力。第二个,how就是你想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个主要考验的是大家发散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个how long就是说很多活动需要讲究持续性,最好能够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而不只是说你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内做了一个活动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他。最好的活动其实是你从高中就开始做这个活动,然后再到高三或者高二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层次的不断递升。那最后一个是what,这个活动最后达到怎样的效果?你是否动用了身边所有可用的资源,然后切实的为这个社会带来了一些structural change或者一些对人们观念上的改变?这个如何考量,我们之后也会再详细的说到。

       一个好的活动长这样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一个好的活动应该长什么样。再来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三句理论,把好的活动分为了三个考量标准,第一个是个cause,就是一个好的初心,所以你选择的议题最好是能够与你日常生活有关联的,而不是突然就在某件事情上的所见所闻。再有就是最好能够联系你申请的专业,或者你所学的知识,这几个都是一个好的初心的表现方式。第二个标准是good action,就是好的行动。这其中包括了两点,第一是你要有比较持续的参与,就像我刚才说的,最好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第二点就是你需要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职能的提升,比如说你进去一个club的时候,你是只是一个小小的member,但是最后你能做到一个student leader或者甚至是一个新的project starter,这个就是你职能上的提升。最后一个是good impact,就是好的影响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最好都能够有影响。数量的话,我们需要在最后活动列表的时候呈现出一些数字化的东西,比如说你有多少的读者,你的视频的转发量是多少,或者你raise funds的时候筹集到了多少钱。第二个是质量上的影响。质量上的话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但一般一个好的活动啊,如何评判它质量好,首先就是它是否有创新的元素,比如说你是在某个领域里第一个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法的人,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说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我这里大概总结了一下大家在想文科活动的时候需要做到的一共4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要从自己的实际方面或者是周遭的环境去想,你到底对什么样的事情感兴趣,因为只有真的感兴趣某件事情,你才会有一个持续的动力去做它,第二部就是去创造各种资源,这种资源包括你在学校里,社区里,也包括你身边家长的各种资源。一定要去自己主动的想办法,而不是被动的等着一些资源啊来找你。第三步就是展现一个不断钻研的过程。比如说你在活动中突然发现好像做不下去了或者有什么样的难处,那你能不能再往前进一步,而不是只是停留在那个卡住的地方,也许方案A不行,但是我可以试试方案B,或者你去研究一下方案为什么不,以论文的形式或者是以一种思考撰文的形式去把整个思考的过程都写出来。总之一定不要因为有一些困难或者因为一些不顺利而暂停,一定要有一个持续的钻研的过程。最后一个最好能够有一种量化你自己project的影响力project的一个方式,一定要在质量上或者数量上体现出这个活动是非常优质的,这一点是以结果产出为目的的,也是在最后填写ca的活动列表的时候,非常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个点。乍一听好像确定议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其实也不然。我在这里提供个思路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的去大致找到自己所选的projects的议题方向。大家可以从一些细小的人物入手,比如说你去调查一个人物的故事。这样专注小人物故事的形式在近些年很多的公众号里面都有体现,特别是一些啊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公众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假设你想讨论的是一些社会问题,专注小人物这样的结构不容易涉及一些政治红线,第二就是它呈现的方式会比较多样,比如说你可以啊从人物出发去,以学术的形式阐释一个背景问题,或者你以多媒体的方式去呈现人物和社会的关系。总之它发散的角度就会比较多样,这样的话啊,做起活动来也比较好操作。

       人人都做的活动,如何创新

       会有很多同学问到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文科生都在做一样的活动,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创新呢?我下面提到的几个案例或者思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brainstorm。很多同学会注意到LGBTQ群体,这些年很多的同学都会做到与LGBTQ的平权相关的各种项目。比如说有同学去参加各种城市city pride的志愿者,或者是自己搭建网站,或者是电台等去推广或者是sort of promote their rights for the LGBTQ community,但是这样的活动如果所有人都做就会显得非常重复。我看到过有两个稍微有一些新意的,一个是研究中国同妻问题,或者是东南亚的同妻问题,其实同妻是gay群体背后的可以说是灯下黑的那一个部分,因为如果LGBTQ的权利没有达到完全的伸展的话,那这一部分女性的权利也是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的,那这个是在选题上面的一个创新。那同样的啊,女权的问题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尝试着注重某一个特定领域内的女性歧视而不是in general的去做比如说三波女性解放运动的各种科普。比如说我们可以专注学术界的女性歧视、政治界的女性歧视,最近也可以加上体育界的女性歧视等等。这个就是在一些比较被多很多人选的议题里面创新的方式。第二个就是大家需要考虑到,在填写活动列表的时候,最好能够让所有的活动都非常的连贯,就是说,一个招生官在阅读完你的活动列表之后,能够快速的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然后你自己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你的文书,活动列表,推荐信,选课等等是不是都是连贯的,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是我到底想要去学习一门技能,还是我想去学习一个议题。我们举个比较切实的例子来说,我一开始所有的活动列表都是围绕着传媒、媒体这一个方向去的,那但是后期我会发现我更好的一个方向是political science,因为我所要做的议题用传媒的手段去想表达的政治关心,其实都是有关于人和社会关系的,所以我想更好的去了解社会,了解政体的构成等等,那我最后填写的就是political science,而不仅仅是传媒这一个手段,所以大家在确定到底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也可以想想我到底是想要去学习这一个技能,还是更想去学习通过这个技能所要达成真正目的的那个学科,那最后一个是interdisciplinary,就是你可以选择技能和议题的跨学科组合,比如说你用computer science的技能去搭配你对linguistics的热爱,这是最近比较火的一种搭配。

       Good Combination

       这里我想用自己圈子里的例子跟大家说一说常见的跨学科组应该怎么样做。好像因为有挺多的同学会临时换掉自己的专业,所以我在这里举了两个比较火的专业的例子,一个是商科,一个是计算机科学。商科在今天的人比较大火的一个概念叫social entrepreneurship,这其中突出了两个特点,一个是sustainable,一个是scalable,就是说它是可自我持续的,并且能够扩大化的社会企业模式啊,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企业。也就是说啊,这个enterprise要最大化社会效益,并且形成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比如说海上青焙坊的例子,在上海一些法国青年成立了青焙坊为一些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法式烘培的培训,然后希望他们能够自力更生,然后这些学员经过一年的培训,会进入五星级酒店实习,那这个enterprise在成立的前几年一直都是依赖一些赞助商去捐款,或者是很多志愿者免费的去付出时间精力等等,所以一开始它只是一个社会慈善企业。但现在变成了一个社会企业,是因为它通过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公众开放了之后,这个企业就有了营业的收入,然后这些营业的收入可以用来支持一开始用慈善金额来补足的的为贫困青年培训的这些运营成本,那这样的模式就比之前的纯粹依靠捐款要来的更加可持续,并且更能够有效的扩大规模,那生活中大家可以拷贝的例子,比如说啊,有同学可以通过在一些大城市举办博雅教育峰会来赚取他的启动资金,然后用这些金额来开发给一些乡村的孩子的人文课程,那这样的话他就不需要通过募捐的形式来得到第一笔start up的钱。那第2种是通过无息借贷用于传统技法保护,那同样的啊,也是以一些手段赚到了自己的第1桶金,然后用无息借贷的方式去帮助一些传统技法得到延续。这些其实就是一个include everyon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的概念。接下来计算机科学的例子会比较多一些,我见到过的案例有用计算机编程去整理英音的音节,然后实现一些方言的保护。同样的,也有去对比各种口音,然后去探究英语口语英语口音中的歧视问题。最后一个是用计算机的方法开发软件,然后实现在模联开会的无纸化进程,那这几个都是通过一些跟学科非常有关的概念,或者与学科之间关联的技能来达成另一个对社会有影响力的changes。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技能加上社会关心的一个combination。

       Copy, Paste, and Innovate (My Case)

       那这里我可以最后给大家以我自己的案例来讲述一下,一个好的文科活动,特别是对于同学有想要自己去start a new organization的话,或者是start a new initiative的话,应该怎么样做。我们当时做的是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正面友伴影响。听上去好像特别高大上,但是其实对应海外的一个概念叫peer help,其实很简单,就是对于现在很多涉罪的未成年人,中国采取的大部分方式是用社工矫正啊、帮扶等等去鼓励成年社工和啊未成年的孩子们对接。好像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最好,于是我们就研究了一些海外的案例,包括美国的一个司法机关出的checklist,包括巴西的几个projects。我们就发现好像我们可以用同伴的力量去产生正面的友伴影响。选这个题目其实对应的在common app上面的那个column叫做social justice,就是跟社会公平有关系的活动,因为我们这个牵扯到了司法系统的一些改革.第二个比较distinctive的地方就是这个应该算是国内第1个设计未成年人矫正项目,并且帮助他们融入同龄人的一个项目,所以我们应该是the first in the arena。同时因为我和几位同学身边都有accessible resources,我们能够联系到负责就是未成年人的一些检察官等等和其他的法律工作者,所以我们去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就比较的有优势。最后对于我个人来言啊,还有一些同时参与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个活动都跟我们自己想选的专业比较契合,我是想研究public policy和political science,那这个就其实是直接相关了,而我另外的有同学申请的是法学就是pre-law,那这个同样也是law structure里面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能够契合专业,并且是从我们身边出发的案例。那么我们做了哪些行动呢?首先我们当时想的是做成一个就是系统化的东西,所以安排了很多次团建活动、户外活动等等。除了对谈和圆桌会议的形式,也有1对1,2对1这样的点对点的帮扶。另外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我们将活动之间的关系拓展到了生活中的联系。我们和一些涉罪未成年人其实建立了私下的交流。最后,一定要去想把自己的成果量化,那我们想的就是第一个是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站,在网站上面出了一个故事集,其实就是介绍一下我们这个projects干了什么事情,写了几个就是我们跟他们交流之后的感想,主要是为了消除社会上对于这一类未成年人的一些隐形的歧视。第二个我们做的是想要把这个东西做成一个体系,想要切实的在整个法律帮助体系上做出一些改变,当时我们是和地区的检察院达成了一个小小的合作,根据美国司法机关出的哪个checklist做了一个中文版的toolkit,其实做的就大致是把所有可选的项目都列了出来,如果以后有类似的呃活动的话,可以按照这些步骤去一步一步策划。最后,我们用的一个平台资源是China Thinks Big,这个其实我也是比较推荐,大家如果自己本身就已经有了project的话,也可以去参加这些社科比赛,因为首先China Thinks Big一个好处就是它会有很多很多设置好的deadline,其实也就是变相在催促你要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一些什么事情,其实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一定要有行动的一个提示。同时因为China Thinks Big最后也是会评奖的嘛,所以如果你最后能够拿到national grant或者是去国际比赛的话,其实也可以变成你填在honor list里面的一个奖项,也是进一步的在你的influence上面加了一个正向的force吧。

       “我有二十个活动,怎么填?”

       有些同学可能会在总结了高中三年的所有活动之后,发现自己的活动好像还超出了Common App里面10项可以填写的范围,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的去缩减,或者应该选哪些活动放进去,来突出自己的申请形象呢?那这个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东西。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疑问,就是快到申请季了,我突然发现我不知道要填写什么样的专业,或者我不知道要给我这个专业配什么样的活动,那如何快速的去确定自己的专业呢,其实这个也是要跟你自己的活动列表合着来看的。首先我建议大家快速的把所有活动列出来之后,做一个大致的合并同类项,就是把所有类似的相似的或者关于同一议题的活动全部都放在一起,然后看你自己到底有哪些活动,就是大类的活动,而不是说我把一个艺术节分成4个节目这样去写。然后第二个还是之前提到过的问题。你是想要去学一门啊课程,还是想去学一门技术?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呃,比如说媒体就是一种技术,filming就是一种技术啊,如果你想要学它的content的话,比如说啊社会学就是一个content,政治学是一个content,所以这些都是大家可以选择的方向。最后是去看一看你可能感兴趣的方向是不是内在相通,那如果内在相通的话,其实填任何一个都无所谓,比如说communication跟journalism中间有一部分小小的重合,然后education和psychology也可能会有重合,比如说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policy也是会比较类似的学科,这样都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的去筛选自己的专业。在确定好了专业之后,大家就要去根据这个专业来配活动列表,最好是你的专业和你的活动列表能够呈现的比较契合,这个时候大家也要注意几个factors,就是一定要或者最好要包含的东西。对于文科生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你有自己独立创造一个新的project的能力。同时最好能够体现你的leaderships,同时是跟你爱好相关的东西,比如说你想学政治,你就有去专门的研究某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或者探讨一个政治结构之类的,最好有包括你的work in the school,就是你的学校工作,因为一般对于高中生来说,完全的脱离学校去做活动,其实是不太现实或者是not so convincing的一件事。最好是能从学校延伸出去,去更大的空间平台上去做活动。最后混在一起的还有community service,talents,那这些都是属于为你整个形象啊,增添一些光彩的部分。那我自己有一个5 vs 5的理论,就是说比如你要申请政治学,那你最好10个活动里面有5个是非常硬核的跟你的专业相关的。这样的好处就是招生官看到这一份活动列表能非常快速的就分辨出这个同学以后是要学这个专业的,而且能够确认你确实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而不是只是随便填的一个意向专业。虽然说美国大学进去之后都会允许你在college里面随便的换专业啊,但是最好的还是能在这个专业上表现出一些兴趣,这样也会增加你被录取的概率。

       Unique Persona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关于人设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被用烂了,就是说大家最好在申请中能够去构建出一个比较unique的申请形象。但是怎么样unique呢?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我在这里就大致的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感想。那首先这个persona最好区别于大众人设。我在中国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申请形象叫做关心社会的理科生。这个适用于很多想要在最后一刻转念头去转申文科科目的理科生们。我个人觉得这个人设好像有一点点被用烂了。第二个是和你想申请的学校契合的人设,这样就涉及到了这个学校的vibe是怎么样的啊,比如说Harvard就非常喜欢leaders,然后同样的Wellesley就比较喜欢female leaders啊,Penn自己stress的一个概念叫做community啊,还有比如说Brown比较喜欢录有艺术背景一些的学生。当然这个也可能涉及到一些stereotypes,所以具体学校的vibe或者学校喜欢哪一类的学生啊,是没有定论的,这可能需要大家自己去各类网站或者访校去切身的体验感受一下这个学校氛围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一个点大家要注意的是,美国大学的录取是非常非常的inclusive的,存在这可能他想要为自己的学校增添非常多的多样性,而录一些很多不一样的学生的情况,并不是说大家一定要盯死这个学校的某一个氛围,然后去极力强调那个氛围,更重要的一个principle叫做be yourself,就是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就把自己呈现成什么样子,不要为了去往一个与自己不相符的人设上硬靠,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一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最后再要讲的一个小点是,除了你自己的活动,其他能够强化这个人设的部分。其实也就涉及到的其他几个可控的变量,一个是你自己的文书。还有一个是你的推荐信。你最好要跟自己的老师提前沟通一下你希望他能够在哪些方面着重的表述一下,夸夸你。那我们学校当时counselor是会发一张表格来统计你想申的是什么专业啊,你觉得你跟其他同学区别的地方在哪里,等等等。如果大家学校有的话当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大家可以更主动的去跟自己的counselor多聊一聊,说不定他也会给你一些比较有启发的内容。

       没有最好的活动,只有最合适的活动

       最后我还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观念就是,并没有最好的活动一说,也没有说哪样的活动就一定是高大上的,怎样的活动就是比较low的或者被做烂的,如果你觉得他是最合适你的活动,那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活动。有一些活动安在这个同学身上,可能是合适的,但按在另一个同学身上就没有那种感觉。所以最合适的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不要为了想让自己尝试变成某个样子去做不喜欢的或者完全没有兴趣的活动,这个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点击查看更多再来人学员案例

相关推荐

定制属于自己的方案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