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s

再来人 | Offer战绩   |   案例中心

再来人 > Offer战绩 > 案例中心 > 正文

风雨过后,就是晴天霹雳 – 这就是申请

高中国内某高中

       专业方向

       我申请的是比较文学和性别研究,然后是以比较文学为主的,因为我的性别研究,研究的其实也是性别相关的文学作品,我确定的我要学文学的时间大概是初三左右,因为我是从初二开始接触一些严肃文学作品之后觉得很感兴趣,然后想以后研究这个方向,但是具体明确我要学比较文学是一直等到高二下。我确定专业的方式其实主要就是两种,第一种就是多和学长学姐还有老师聊天,因为他们可以给到我很多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说和我讲一讲,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会有什么样的课,学起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比我自己在网上瞎查就会好很多。第二点就是看书,我在这边给大家推荐几本对我自己影响很大的书,大家可以在申请的过程中也去看一看。第一本是《人类简史》,这个我推荐,不但是想要申请人文,申请stem的同学也可以看一看,因为它除了让你对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有一个很完整了解之外,还提出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观点,比如说人类是越活越回去了,这个仔细想一想就会觉得还挺有道理的,而且在申请的时候读这本书经常会让我觉得安慰,大家去看一下就会知道是为什么。第二本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个比较难读,因为他不但很长,而且基本上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最完善的作品,他这辈子主要的思想都集中在这个里面,所以读起来可能会比较艰难,特别是对文学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们,但是真的非常非常好,读他的书还是会对自己的想事情的过程,思维方式,还有看待很多事儿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我记得慕心说过一句话,“俄罗斯文学是人心和同情的文学”,我觉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特别喜欢描写黑暗天才,然后讨论救赎的这么一个作家身上还是挺明显的,我个人是觉得这是俄罗斯文学的巅峰,大家可以去考虑看一看,然后如果实在看不下去就考虑看看电影吧。然后还有一部是《三体》,这个我不用多说了,在这个同情心泛滥的时代,我觉得这种偶尔吹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小微风还是挺好的,虽然大家没有必要完全的去认同他的观点,但是看一看也很好,而且他会对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影响还是挺大的。最后一本是《存在主义咖啡馆》。我推荐这本书,其实意思并不只是推荐这一本书,而是向大家提议说可以看一看导论,虽然我有一位学哲学的朋友表示不看原点看导论的这个行为比较耍流氓,但是导论的确是在你自己没有建构好一个比较完善的思维体系的时候,可以去看的一个东西,因为就相当于你信任一个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人,你信任他做出的判断,然后你借由这个判断,去建构自己的思维框架。特别是像哲学、历史,还有文学这种很庞大的科目,我觉得导论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可以就多去看看各种导论,特别是在文史哲之间没有决定到底选哪一门的同学。最后一点建议,对于不太确定自己想要学什么的,或者兴趣比较广泛的同学,可以不用太急着确定专业,但是对于明确自己想要学什么的,或者是甚至从小学或者初中就明确自己想学什么的同学,就可以明确的朝着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做申请的准备了,但是同时也不要把自己太死的限制在一个框架里面,因为人毕竟会变的嘛,说不定你哪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对之前的喜欢或者想要学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了,或者是觉得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那也没有关系。

       活动

       我在这块列了几个主要的活动,分了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写作,我的写作主要分为我自己的公众号和自由撰稿。这个公众号,其实现在基本上所有人都搞,然后比较难得的就是你要一直不断的更新,我是在初三暑假的时候建立了这个公众号,坚持每周更新,一直更新到现在。申请之后,因为大家也懂得,所以渐渐的有断更一段时间,不过还是比较持久的,反正我看我的同学们是没有比我更持久的。其实这事很简单,比如说这个模联就很像公众号,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参加,但是关键就是你在这件事里面到底做了什么,这个是在填写活动列表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比如我可以说我在我的公众号里面坚持每周更新书写文学评论,讨论性别议题,以及发表我自己写的小说,这个就是跟我的公众号跟别人的公众号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可以在填写这类活动的时候注意一下。还有一个就是自由撰稿并且发表,这个过程相对于自己搞公众号来说比较艰辛,因为首先你要开始一个漫长的投稿过程,然后你还得在自己评估到底什么样的杂志是有水平的,你可以去投的,到底什么样的杂志是过于有水平,你投可能投不中的。反正慢慢摸索吧,我自己的建议是可以找一些大报纸的那个生活栏,比如说北晚就有一个征集生活小记和读书的那个栏目,这个就很明显比北晚的新闻栏要好上很多,而且填写在活动列表上会比较好看。还有一个就是文学研究方面,我自己是参加了一个比较文学大会,叫ICLA,参加的也不算很难,但是对自己的提升还是很大的。因为它没有年龄限制,但是参加大部分都是博士还有教授,分不同的论坛,然后讨论一些自己的研究。你第一次参与到这种真正属于学者之间的讨论,对自己提升还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就是Pioneer,这个有点类似公众号,是个人基本上都能搞,但是同样看你到底搞什么。我上了一个叫做history of laughter的一个课,然后我的导师带着我是做了一个我自己选题,是对围城里面的laughter的分析,然后把它和加缪有对西西弗斯的那个荒谬的论证作了对比,这个经历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我将来去搞比较文学吧。我的性别研究是除了研究之外,我还去参去找了一个淡蓝公益,然后拍了一个纪录片。我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但我感觉很多人还是挺想搞性别研究这块,又不知道怎么下手,大家可以参考,就是你可以去找淡蓝公益这样的组织,先跟他们聊,这个聊的过程还挺有意思的,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你对他们也有偏见,他们对你也有偏见,与其说是偏见不如说是种预判吧,然后你跟他们沟通就会感觉到这个预判渐渐被改变和消除一些。我感觉如果要是作为高中生去参与这个活动的话,他们就很容易觉得,比如说你觉得这件事很新鲜,你来看热闹是不是?另外大家不要害怕打交道,我觉得这是我在这方面可以给大家提供的建议,你不要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高中生,人微言轻,所以你就先把自己放低一部分,不去跟他们进行那种深入交流。其实只要你就真诚,然后好好说话,基本上就可以了,夏校方面,我自己是被SHI的夏校录了,但是我没有去,其中原因挺多的,总结起来就是我想暑假自己着重搞一个性别研究,我想研究一下现在的同人文的那个文化。有很多采访需要在夏天做,所以我选择不去这个夏校。反正大家如果要是参加夏校的话,就尽量还是多考虑考虑,这个夏校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尽量早开始准备吧,如果中介能够参与到准备夏校这个过程中来,我觉得对于夏校申请还是挺有帮助,因为我当时纯粹自己搞的,然后吃了一些亏,后来觉得应该提前请中介机构的老师帮忙看看,我相信再来人在这个方面可以做得很好。然后我的才艺性活动是跳街舞,这个我是把它拿到主文书里面说了,其实大家如果有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写。我这个比较特别的是什么呢?就是它不是在校内的舞团,是在校外。我在接触这些舞团的人的过程中,因为他们都是专业或者半专业的舞者,我听到很多有意思故事,就是相当于你不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参与这个事情,而是作为一个舞者去参与,你就能看到一些很不一样的事情和角度,比如说,他们其中有一些人是辍学来跳舞,他们的文化文化教育水平并不是那么的高,你就能听到一些通常你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听不到的事情,比如说舞者圈里的潜规则,比如说就是如你是要在二三线小城市学舞蹈,你会经历到怎么样的家人还有朋友们的反对,还有偏见,还有啊有一位舞者是,从台湾来的一个gay,然后他也讲了很多关于他的性别认知的故事,真的非常有意思。大家如果要是有这种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多多记录,我是有把这些事情记下来,然后发在公众号上的习惯,所以当初我写主文书的时候也翻了很多相关的我之前记录的内容。

       标化

       首先是托福,我考第一次托福应该是在高一下学期的5月份,我考了114分,然后我就一直没有再考,一直等到高三上的9月份,我又考了一次,考了117,然后就没有再考了。我觉得我备考托福还是很成功的,在这里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不要反复的去刷分,因为这毕竟不是买彩票或者抽卡,你准备好的程度和你出分的几率,其实关系还挺大的,所以没有必要反复的报名去刷分,不如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然后再去考。减少考试次数,这样既节省时间也节省金钱和精力。然后就是SAT和ACT,因为我碰巧两个都考过,所以可以给大家好好说说这两种考试,我考SAT是第一次是在高二的10月份,就是curve刚开始变严的那一次,考得不太好。第2次是在次年的3月份,考了1510。之后就去考了act,然后是在7月份的美国出了分,然后就没有再考。我感觉这两种考试模式不是特别一样,大家可以都试一试。SAT是有阅读数学和语法,ACT是多一个科学,主要的区分是在阅读和科学上。SAT考的比ACT要细致,而且有些问题会更难,但是相对它的时间会比较充裕。ACT基本上就相当于SAT的每一篇文章,去掉最后最难的一两道题的那样的难度,但是它对速度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容易做不完题,我经常见到剩下有两个passage没有做的同学。科学也是类似的,我感觉科学比起考察真正的科学知识,更像是考察你对理科文章的理解阅读。首先他考的知识并不是很难,如果你上好了物理或者化学这些课,基本上都会有所涉及。其次就是即使你不知道,你也可以从文章中获得,但是同样的,它题量也非常大,而且速度要求很高,就是如果要是你速度不行的话,就尽量还是避免。最后我感觉ACT比起SAT来说,curve比较稳定,然后也不容易出现太大的浮动,这个是我觉得它的一个好的地方。最后关于一些具体的考试的方针和策略,一个就是我考SAT的时候,感到考场对于出分影响还是很大的,并不是说在有些考场就更容易作弊,因为无论在哪儿你也不能作弊,但是因为考场不同,它整个的气氛,还有氛围它是不一样的,对考生的心态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比如说我第一次考SAT是在澳门,澳门是属于那种气氛非常严肃而且非常紧张的,而且考官也非常严。比如说休息的时候,你要是在教室里面就拿起水杯喝水,你就会被大声的呵斥以及检查。我觉得对于特别是第一次考SAT的同学心态还是会有所影响,会阻止你发挥出你的完美水平。还有就是ACT,我建议大家还是纸考,因为据说机考会平均比纸考要低上三两分的样子。

       申请形象

       我自己的申请形象是跟专业关系很大,因为我的专业两个方向是比较文学和性别研究,所以我申请的形象就是一个writer,还有一个有点类似social justice warrior。这两个组合在一起其实没有什么可讲的,因为基本上就是你先做活动,最后你把你的活动总结出来,把它提炼成一个能够让招生官一下就get到的一个形象,然后你扣这个来写你的文书什么的就可以了。不要先定形象,然后去围绕这个形象做活动,会搞出来一个很蠢的东西,我很难形容,但是大家基本上可以自己自行领悟一下。我差不多在高二上的时候就是给自己申请画一些蓝图,后来发现这根本什么也不是。我在看大家谈申请形象的时候。经常提到一句话就是“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这个经常会给大家造成一些误解,觉得自己一定要搞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人搞出来的东西,而且常常因此感到非常焦虑,因为大家基本上不会搞一些非常神奇的人设。好多人都觉得,那我不能跟以前有的这些人重复,那我是不是要去研究什么神学之类的,或者比如说我去搞一个什么考古之类的。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独特性其实是说你80%和别人重合,20%和别人不一样,只要有这20%就可以了,而正是因为这样,你前面那80%是完全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的,你没有必要自己非要重新发明一个轮子don't reinvent the wheel。大家不要觉得一定要搞出一个特别标新立异的那种东西,其实没有必要。让自己有一点点独特的地方,你就可以在申请者里面stand out就可以了。

       选校:结婚 or 谈恋爱?

       因为我最近刚从录取我的两所Ivy里面做了决定,所以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决定的思路,因为毕竟它还是新鲜热乎的。.我是从Dartmouth和Penn之间倾向于Penn。我觉得学文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要够大,这样他才能提供足够多的选择,以及足够的深度,因为其实很少有学校在文科方面有所专长的,并不像理科。比如说有一些学校它是文科比较一般,但是它有一些理科学科会显著的好,比如说计算机或者是生物科学,但是你很难找到一所学校,其他方面都so so,但是它的比较文学就特别特别的好,如果你去查看一些专业排行,你就会发现像史地政文这几方面排名最靠前的几所学校都是那种大的,总体排名也靠前的学校,所以我觉得在对于文科,学校还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一个比较个人的原因,Dartmouth的Greek life比较heavy,就80%的学生都说Greek life在他们学业之余的生活里面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个人觉得我并不适应那样的环境,所以我决定选择Penn。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达特茅斯是一个非常非常冷并且很小的地方,总共本科生才4000来人,如果要是在漫漫长夜冬天大家还不在一起玩一玩就真的会非常的难受。所以基本上这两点就是我选择宾大的原因吧,我本人的选校原则,我其实不太认可那些所谓一见钟情或者是一见倾心,然后就突然把一所学校认可为梦校这样的做法,因为我觉得选校本质上其实更像是谈婚论嫁,而不是去谈恋爱。谈恋爱,可能会非常倾重于那种就是第一眼见面的那种所谓的无来由的好感,但是你要意识到这种好感是很容易消失的,而你要和这个大学在一起度过四年,即使你修的比较快也至少三年吧,所以万一这种好感消失了呢?比好感更靠得住的是什么呢?就是比如说门当户对,比如说这个学校它的硬件软件,师资力量,学术资源,然后还有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是最靠得住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选校的时候不要太过依赖于一见钟情这样的感觉,比如说你去访校,你在学校草坪上走走,看到夕阳射在那个大图书馆上面,你就觉得,啊太棒了,我将来就要在这里上大学,我觉得还是要三思。至于访校,我自己的建议是,如果要是没有,比如说没有去美国考标化,或者是参加夏校的计划,没有必要专程去访一趟校,因为首先就是你访校,除非你预约到了admissions office的Dean,然后你跟他坐在办公室里面一对一的谈一谈,不然找一个大学本科生,带你在校园里面走一圈,他其实对你对于这个学校的了解帮助并不是很大,因为他给你讲的那些知识,基本上就是你在官网上面第一页的学校的总体状况就可以看到的那些东西。如果要是真的有帮助的话,那也应该是你和招生官聊。而你去大学,真正到走廊或者是教室里面去看一看学生们在干什么在聊什么,都是比较难在自己去访校或者是跟团去访校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内容。第二点就是在写why school的时候,访校能给你提供的素材并不是很多,你顶多可以写写我知道哥大里面有一个狮子的雕塑,但是这个其实你在网上virtual tour照样可以看到。比这个更重要的就是你要通过访问这个学校的校友论坛或者是学术资源网站,或者是看它的一些免费课,从而对它的比如说学术特质和精神有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结合自身去谈一谈。关于加州和CA系的区别,我觉得首先就是加州系感觉就是经典的那种大的学术很强的学校,然后他可能相对于普通学校要更看重分数。文书的标准也不太一样,这个待会再说文书的时候,我会仔细和大家说一说。

       文书

       我文书写得非常坎坷,首先如果你是一个学文学的学生或者是学文科的学生,你千万不要觉得文书对于你来讲很好写,因为你脑子里面想的相关的事情多,特别像我这种刚开始搞写作的,我当时觉得这个文书算个屁啊,我马上就可以把它搞完,后来发现根本不是。因为你平常就搞这些,所以你在写文书的时候总想搞一些花样,然后你就总觉得如果你写一个那种比较普通的文书,心里就不踏实,感觉难受,总想搞一些花样,所以学文科的同学的文书其实比学理科的同学的文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更难写,或者说难写的方式不一样,总之就是不要小看文书。我建议大家从高二和高三之间的暑假,比如说五六月份就开始思考和准备,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写作能力。我的主文书是在早申的时候搞了一个剧本,然后就被拒了,后来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事是多么的不靠谱。虽然我收敛了一些搞花样的想法,但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我的主文书怎么也得不止20来稿,而且每一稿都跟之前那稿完全不一样,当时我再来人的文书顾问都要疯了,他说你最好尽快确定一版,虽然他很文雅的表达了这一点,但是我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好的主文书和好文章或者是好文学作品,它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大家不要把评判好文学作品的标准搬到好主文书上面,这个是我真正痛定思痛后的深刻感悟,如果我现在穿越回早申阶段,我肯定不会那样去写我的主文书,因为好的主文书是要迅速、明确且清晰的展示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虽然说主文书可能看起来是感性的,但其实是非常说理性的,这跟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大家不要把这两个搞混,比如说你在文学作品里面有一些优美的句子,但是在主文书里面尽量不要使用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果你要优美,你就要确保每一句优美都跟你自己有关系,比如说我曾经有一位朋友,他给我看了他的文书,写的特别好(他也是文学方向的)。他就写到他去了意大利看落日,去了巴黎看卢浮宫,然后看到小餐馆的那个老店主,然后丹麦的捕鱼人,写的特别特别特别美,写的跟散文似的,但是这些都跟他自己没有关系啊。那你去这么多地方旅游,只能证明你家境还不错,付得起学费,然后呢就没了。所以我觉得主文书你可以写的不artistic,但你一定要写的personal。

       还有就是补充文书和主文书的关系,主文书是对于你自己一种感性的呈现,然后补充文书是你对自己的理性的一种呈现。感性的呈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告诉招生官说我不是一个AI,我是一个人,你看我有这些感触,我有这些感情,然后我有这些weakness,放心吧,你们是录取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什么别的东西。补充文书,就是告诉招生官说我有足够的充分的思考。你看我是因为这些选择你们学校,我是因为这些选择学这个专业,然后我是一个有逻辑的,思辨能力很强的这样一个形象。

       我着重分享一下why school,因为基本上每一个学校都会要求这篇文书。像康奈尔直接要求的一个和主文书一样长的why school,其他学校近几年也越来越注重why school。Why school其实就类似那种你跟别人写的情书,你需要说明自己有的条件,和我为什么喜欢你 -- 因为我这个条件跟你非常合适,我们就是天造地设。也就是说首先你要理性和论证,然后再进行一些感情感情蓬勃的爆发,比如说啊,我朝思暮想,我一直想去,要把感情和理性结合好。同时why school尽量不要空泛,一定要扣着学校来谈,比如说你最好不要在每个学校里面都写上I love your close knit community,因为这个学校也知道,如果你把这个学校的名字,还有你提到的社团和宿舍粘贴成另外学校的社团宿舍的名字,那也照样能用,对吧?招生官会对这个产生一些不太好的感觉,因此你尽量要足够针对每个学校,比如说你可以谈一谈,学校的体育精神,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球队,或者是每个学校自己自己独特的精神。你需要多逛一逛每所学校的校友网站、官网、论坛啊之类的,你会渐渐发现不同的学校他们会侧重不同的方面,比如宾大基本上就是强调实用理想主义,他们会非常关注就是你的理想会如何践行在生活的当中,然后你是否足够勤劳肯干,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像文理学院他会更注重why school,大家可以自己去琢磨一下。

       加州系的文书和common app的文书完全不一样。因为加州的申请人数实在是太多,所以有传言说招生官是用电风扇看文书,虽然并不是真的,但是离事实也不远。对于加州系统的文书,你就别整那些什么hook,什么一波三折什么的,尽量迅速并且清晰地明确把你想说的说出来,就可以了。大家通常会发现。一些人他们加州系统申请的不好,common app申得好,有些人ca申得好,加州系申得不好。也就说明可能不同人擅长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吧。还有加州系统那个活动列表,虽然上限是500字,但没有必要全部填满,因为招生官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逐字逐句读完。

       一些感触和诚恳的建议

       因为申请刚结束,所以给大家一些诚恳的建议和我自己申请下来的一些感触,第一点就是尽量不要浪漫主义化申请,这个很重要。像我之前说的那样,申请比起谈恋爱更像是中世纪相亲,你要先符合一定的条件,然后人家才会收你的画像,愿意去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同样的你要先递交你的标化GPA那些门面上的东西,符合了最低标准,他们才会去进一步的去考虑你,愿意看一看你的文书。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可以抱侥幸心理的一个纯玄学的事情,因为在那么一点不确定的几率之外,还是有很多东西,比如说标化、GPA,是有迹可循的。另外即使退到最后一步讲,你的申请结果,但是你的GPA和各项指标都非常优秀,那么即使你在回顾的时候,你也不会非常后悔或是感到非常难过。第二点就是心理调整。这一点特别是在申请的最后冲刺阶段非常重要。大家不要觉得挺过这一阵就好了,因为写文书还有填写活动列表,都是需要你去不断的去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的,所以如果你感觉压力特别大,快要崩溃了,你思考、输出、写作的这个过程都不会特别顺利。第三点就是寄送和表格填写,说实话我在自己申请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些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是事实就是的确会在这些过程中出现很多岔子,是我在申请之前没有预料到。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尽量准备好富裕的时间,这样你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麻烦,比如说材料突然寄丢了,或者是推荐信的老师突然没有办法给你签字,盖章了。最后就是如果可以,尽量不要让家长帮忙,因为在你填common app,规划自己的时间,去寄送这些过程中,其实对自己的规划能力、安排能力和时间掌控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最后和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是我在申请之前绝对不会看的,因为我觉得它是那种很cheap的鸡汤,而且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涉及炼金术的。但是说实话它在申请中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心理安慰,它告诉我的一件事情就是,无论你去哪里,你都会有一个最终需要完成的,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只是会在路径上有所改变,而终点是并不会改变的。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大家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也可以阅读,然后自我排遣一下。

       关于为什么选择再来人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点我在再来人做申请的体验。首先再来人是一个非常靠谱的机构,这一点是大家在最初挑选中介的时候往往都忽视的,因为觉得中介靠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稀缺而且非常关键的品质,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因为我时间卡的比较紧,所以我特别需要一个能够帮我在这方面做规划,并且监督我执行的一个中介,再来人这方面我觉得做的非常好,包括我和文书导师见面的时间,我应该在什么时候递交什么材料,应该在申请之前做哪些最后检查,再来人都给我做了很好的指导。比如说像我写完文书之后,我去找文书顾问,文书顾问就能够比较及时的给出回复,而不会在ddl的前一天告诉我说这里写的不行。第二点就是再来人非常专业。这个有几方面的体现,第一方面就是专人专职,比如说专门有一个老师负责我和其他顾问的沟通,做那个中间的交流者,然后有一位老师负责我的文书,然后比如说我要是参加了Wesleyan的面试的话,就会给我安排Wesleyan的前面试官对我进行1对1的指导,这些对我来讲都非常有帮助,而且在这个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在逐渐的提升。第三点就是我觉得我和再来人理念非常合拍。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比较有想法,而且想法比较多的人。然后再来人在这方面是比较支持我的,比如说我有一些在文书方面的点子,再来人就让我去做,并且给予我支持。如果我有一些地方会比较疏忽,因为我比较粗心大意,再来人也会帮我double check,所以总体来讲我在再来人这边体验还是非常好的。

  点击查看更多再来人学员案例

相关推荐

定制属于自己的方案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