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同学
学员背景情况
????GPA:3.8+
????GRE:325+
????TOEFL:105+
????IELTS:7.5+
????陆本
录取院校
Stanford University
Master of Arts in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the Social Sciences
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lumbia University
Master of Arts in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Master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ffair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MSc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search)
MS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01
真切在喜欢的领域探索
紧锣密鼓筹备申请
“为什么打算出国留学?”大概是绝大多数留学党都会被问到的问题。对我而言,出国留学的想法萌芽于大一大二。但是那时对出国留学的意义朦朦胧胧,仅仅知道这是未来一条热门的“内卷”赛道而已。
直到在大三一年的海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感受到对海外院校学习氛围和风格的认同与偏好。同时,也差不多是在大三那一年,我确定了继续沿着学术道路探索的志愿。
这并不是因为“做学术”本身有多么崇高(没有说学术就不崇高的意思,狗头保命)抑或我因“做学术”就能够自我标榜地多么与众不同,而是真真切切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现了想要孜孜探寻的研究问题。
根据前人经验,到海外读研究生似乎是一条比较合适的路。
明确了发展方向,压力也就随之而来。因为已经决定选择学术而非职业导向的路径,那么读博就是求学之旅的终点站。然而,在本专业想要“一步登天”直接申请博士项目困难异常,虽然一度也动过这方面的想法,但是慑于难度最终还是打消这种念头。
然而即使只是申请硕士项目,必须准备的事情也千头万绪,语言成绩、文书、写作样本等等自不必说,成绩单上还需要补充海外院校相关专业青睐、但是国内培养体系却不甚重视的课程,所以我在申请季前的暑假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
02
走过坎坷的申请季
严肃的态度面对深情
在咨询过学校老师和再来人的导师之后,我将目标收束在与政治学相关的硕士项目上,同时也选了几个博士项目作为“彩票”抽奖环节。
由于我的兴趣还算广泛,加上保险考虑,我和再来人团队一致认为应采取“两面下注”的方法,选择英美混申和政治学(PoliSci)/国际关系(IR)与东亚/中国研究混申的策略。
但是,无论做多少心理建设和行动准备,当申请季的发令枪响之后,几个月的兵荒马乱可能大概率仍然在所难免。
在整个大四秋季学期,申请、课业、科研和社团工作像群山一样压在肩头,不啻于一次生活上的“压力测试”。
在精神上“呼吸困难”症状最为严重的两个月,整个人的状态宛如无头苍蝇,处理申请事务的状态也不如预期。几个项目的申请文书修改、材料提交都是压着Deadline完成,伴随着“申请费又白花了”感慨。
所幸,在各位亲友和再来人导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总算有惊无险熬过这段最坎坷的时光。
实名感谢再来人CD姐姐在那段时间对我做的很多疏导工作,犹记得当时她半打趣地和我说:“我有的学生在申请季抑郁了,你可别也抑郁了呀”,我则100%打趣地回应“我应该忙得没时间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