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情况
Y同学
陆本
GPA:3.8+
TOEFL:99
GRE:320
录取院校
Ms - UCSD,UIUC,UMICH
PhD - Purdue
Part 1
选择再来人
全面助力我的申请
我是在大三刚开始时开始考虑出国申请的事情的,大三下半学期又决定保研,直到大三暑假临近结束的时候最终又决定出国留学。当时距离申请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我的TOEFL还没有准备过,论文也没有什么产出,对于准备申请的学校和项目也完全没有任何了解。在再来人导师的帮助下,通过最后三个月的极限准备,我的申请季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Part 2
标化考试
最好提前准备
对于标化考试方面,我是在大三下半学期考的GRE.因为那个时候没下定决心出国,所以准备的时候也不是太用心。在b站看了一些GRE备考指南,大概背了不到一遍单词,一周时间刷题,最后擦线拿到了320的成绩。目前计算机申请,大多数美国学校都不再要求GRE考试,所以分数过线即可,不需要在上面花大量时间。
托福考试我是在申请的最后两个月才开始准备的,最后也只拿到了99分。因为最后时间紧张,同时需要兼顾科研和申请项目规划,我的托福主要是通过看网课和自学刷题准备的,在两个月内连续考了六次,平均接近一周一考,这一点的话希望大家不要学我。
我个人感觉托福对于语言水平的要求确实比较高,很难通过突击准备提分。我在听力和口语两项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获得提升。很多学校会要求托福总分100,口语小分22,所以希望大家如果想留学的话最好提前一年以上开始规划准备。
Part 3
科研经历
合理进行安排
关于科研经历,我的经历也不算是很顺利。在大三上半学期才开始接触科研。第一个课题组是找了本系的一位老师,主要是跟着学长学习写代码和跑实验。第一段科研持续了8个月到次年5月投稿,最后很遗憾没有中稿,接着又反复修改了两次,直到申请结束之后才中稿。
同时,在开展第一段科研的同时,我又找到了一个科研机构实习。现在来看,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作为一个科研初学者,很难同时做两段科研+上课,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在开展第一段科研的时候,希望大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等做出一定的成果之后,再去尝试更多的方向。
时间来到大三暑假,由于疫情的原因,只能开展线上暑研。但出人意料地是,我只发了三封套磁信就成功得到了面试机会,并顺利地拿到了暑研的offer.暑研总共持续了四个月,从7月到11月,中间还夹杂着选校和考托福等事宜,最终在11月勉勉强强地投出了一篇论文。
在最终收集推荐信的环节,我分别找了暑研导师、本系导师和实习导师为我写推荐信。由于第一段科研是同时进行的,本系和实习导师并没有给我很强的推荐,只能算是平推。
Part 4
申请季开始
紧锣密鼓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