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再来人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费用  |   正文

留学生是否有必要“融入美国”?

4 Jan 2018 · 再来人

今天再来人留学小编想跟大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出国留学尤其是去美国留学的小伙伴来说,必须要融入美国的社交圈吗?

不管是留学还是移民,几乎每一个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会被别人或是对自己问起“融入美国社会”这个问题。那么,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概念中,究竟怎样才算是“融入了美国社会”呢?今天再来人留学小编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留学生是否有必要“融入美国”呢?

社会是一个巨大而抽象的概念,身处任何一个国家,我们所能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社会”,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中国人“融入了美国社会”的时候,除了表示这个人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生活之外,更主要的是指他交了美国朋友,进入了美国人的社交圈。

但光有美国朋友是不够的,如果你交的朋友都是在美国的黑人、亚裔、拉丁裔,很多同胞仍然不会觉得你已经融入了美国社会,因为这些美国人的圈子,在他们眼里也并不是美国的“主流社会”。

狭义地说,只有进入以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为主的社交圈,才是很多中国人心目中真正“融入了美国社会”的标志。

且不论这种判据是否涉及种族歧视等等问题,如果真以此为标准,那么:中国人要“融入美国社会”有多难?

显然,到美国时年龄越小,融入就越容易。而根据我对学校里一众中国本科生的观察,在这些高中毕业之后来到美国的年轻的中国人里,真正能和美国小本打成一片的,也不是多数。

你想啊,本科毕业,我都二十多了,性格、爱好都已定型。像我这种不爱体育、不看漫画、不打游戏、不泡吧,业余爱好主要就是看看历史、写写文章的中国人,能和普通美国人有多少共同语言呢?

和办公室里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同学,除了讨论专业问题以外,也只有聊起各国文化差异的时候话比较多,平时也就是随便寒暄应酬几句。几年下来,我的社交圈,依然还是差不多同时过来的中国同学。

出了国依旧只和中国人混在一起,在有些人看来是一种混得很失败的标志。刚开始一段时间,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我也尝试着更主动地去和美国同学“social”,无奈,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啊。

美国同学都很友善,而且都挺话痨的,可是,我真的有必要为了找到共同话题而硬着头皮去看那些根本不感兴趣的超级碗比赛么?

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根本没有什么“融入美国社会”的问题,因为按很多人的标准来看,我连中国人的社会都没融入过。

幼儿园的时候,我被老师起了个“小麻雀”的外号,就是因为话痨。也许是小时候把话都说光了,年纪越大,我的话越少。

到了高中毕业,脑电波还跟我处在一个频道上、可以经常深聊的朋友就只剩下一个了——如果你曾在我其他文章里看我提到过一个“搞艺术的朋友”,那肯定就是他了。

不管什么时候,哪怕两三年没联系,只要一搭上话,我们两个都会立即脑洞大开,口若悬河,谈天说地,完全没有朋友久别再见时的生疏感。

而与此同时,我越来越觉得,身边很多人的闲聊都相当无聊无趣,哪怕有些人已经够得上“高级知识分子”的资格了。

举个例子,那天带我儿子在小区游乐场玩。另两位中国朋友在一旁聊天,他们就一个申请EB1绿卡的细节问题翻来覆去讨论了有半个小时之久。

所说的无非是审批速度慢影响了去公司报到,于是给州议员写信求助,然后议员办公室又如何如何回应。

我一边看着儿子玩,一边听着其中 一位反反复复地抱怨“唉呀什么破效率啊~” 另一位则反反复复地宽慰“啊没事很快就能下来的。”

在我看来,这种事情,既然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要等的还是得等,真不知为这点事说那么多话有什么意义,简直无聊到死。如果这就是传说的社交,那我还是不要好了。

而在美国这几年新认识的真正谈得来的中国人也就那么两三个。其中一位,恰恰也是那种平时没什么话,但可以和我一起在零下十度的晚上扛着望远镜和照相机去学校农场拍月亮和星空、引来巡逻的条子叔叔一遍遍问候的基友。

高中时读到王小波说的一句话:无趣的人生不值得过。我大概就是那会儿中了毒,开始觉得无趣的“天”不值得聊。于是大多数时候都懒得开口的我,不管是美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通通“融”不进去了。

标签:美国留学,留学生活,海外生活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免费评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