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专业读到博士会是什么体验?做研究到底指的是什么?除了做实验,看文章,还有什么?research的大致流程是什么?
很多计划在国内或留学读博的小伙伴,都十分好奇大神们在博士阶段都在做什么,尤其是CS专业读到博士会是什么体验?做研究到底指的是什么?除了做实验,看文章,还有什么?research的大致流程是什么?
虽然许多事情还是要自己经历才能明白的,但读博士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的。我们邀请在美国留学的已毕业和在读博士的大神们谈一谈自己的经历、得失。
Jean,UCI CS PhD毕业
对我来说,读PhD期间最典型的日常一般是这样的:白天工作6-10个小时。中午跟朋友吃个饭聊个天,每天开一到两个小会,然后做点锻炼。晚上跟朋友一起吃晚饭或者再来点其他活动。我喜欢早点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样到晚上的时候我就有更多时间做专业之外的其他事情。
几年博士读下来,我发现,读博最有趣的部分是你可以完全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你可以在几种不同的日常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我自己就有好几种典型的日常模式,如下:
模式1: 上课模式
通常读博的第一学期会有很多理论课需要上,还会有茫茫多的作业要忙活,而且上课和考试的时间相对也比较固定,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我通常会每天固定时间段起床,去lab或图书馆或自习室开始看paper、码代码、写作业,然后有课上课,没课参加点活动或者实习。这个学期我都会过的像白领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周末来个双休。
模式2:系统构建模式
上完理论课后,多数CS博士狗都得开始学习System-building。具体要花多长时间取决于你的项目和能力。对我来说,我通常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段时间就比较痛苦了,一般每天工作12小时甚至15小时,其他的课外活动也会相应的减少。
模式3:思考模式
当你开始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可能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比如思考项目的方向,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么解决……这段时间我通常都是一早带着电脑和笔记本去咖啡馆或者图书馆,然后苦思冥想几个小时,想到什么了就赶紧记下来再查资料什么的,想累了就放松下或者跟其他同学交流交流,有时候其他人也会给你很多灵感。
模式4:写作或准备演讲模式
无论什么专业的博士都免不了要把自己的想法或研究内容表达出来。通过论文的形式或者presentation的形式都是对自己表达能力的一种考验,通常每当这个时候我都需要至少闭关以便集中精力完成。